琳琅娱乐

你的位置: 琳琅娱乐 > 关于琳琅娱乐 >
关于琳琅娱乐
为什么不少古代文人才子英年早逝
发布日期:2024-07-21 23:16    点击次数:187

     中国古代文人中有不少才子,正值勃发之时却英年早逝,令人扼腕叹息。这与他们的性格缺陷和处事态度也有很大的关系。

     西汉闻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,18岁即有才名,少年得志官运亨通,但是在23岁时,因遭群臣忌恨被贬,33岁便忧郁而死。唐代闻名诗人李贺,也因仕途失意,一生愁苦多病,27岁便与世长辞;同是明代“吴中四才子”之一的徐祯卿与活到90岁的文征明相比,简直不可同日而语。他早年屡陷试不中,及第后却又遭贬。才情与现实的反差让他终日郁郁寡欢,年仅33岁便走完了一生;有“谁料晓运风残月后,而今重见柳屯田”美誉的清初闻名词人纳兰性德,刚过30岁便英年早逝。他的诗词哀感顽艳,有南唐后主遗风,悼亡词情真意切,痛彻肺腑,我们不难读出诗人内心的压抑与困惑,从中也能看出他孤独悲观的性格。

     不得不说他们的性格是布满矛盾的,只是表现出的强弱的区别。中国古代文人性格上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:

     一、隐忍与功利并存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文人坚强隐忍,沉稳内敛,但在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掩藏着功利之心,一旦壮志未酬,便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,和无形的心理压抑。能够自我年解脱自我释怀尚可,否则必是适得其反,古代文人因此而积郁成疾的屡见不鲜。

     二、坚强与脆弱同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读书可以陶冶情操,磨练性格,这是积极的一面。另一面古代文人更轻易将现实理想化,渴望心境合一的自然和谐状态,这就在他们内心深处埋藏下了脆弱的种子,而世事又哪里是一帆风顺的,因为内心的清高,碰到的挫折往往是不能承受的,这时的他们甚至比常人更加脆弱。

     三、乐观与消极同在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中国古代文人学古通今,学识渊博,眼界自然开阔。天赋异禀使他们能够洞悉世事,但往往也会因为看得太透,而消极避世,行为做派与世人格格不入,缺乏生活的激情,缺少生命的活力。在这种矛盾性格的影响下,很容易在思想上形成症结,造成性格上的缺陷。 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